皇冠新体育资金安全吗

新闻动态
为什么好多医生都会提醒,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尽量不要自行停药?_血压_控制_药物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9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高血压,这场沉默的杀手,往往悄无声息地蚕食着我们的健康,直到灾难降临才让我们惊觉其可怕。很多人误以为血压控制住了就能停药,殊不知这只是药物暂时压制了症状,病根并未消除。王大爷六十岁刚过,血压飙升导致头晕眼花,服药两年后血压稳定,便自作主张停药,两个月后,血压骤然反弹,吓得家人魂飞魄散。这并非个例,临床中屡见不鲜。

高血压的治疗并非像感冒一样,好转就能断药。其“隐性进展”尤为危险,许多患者看到血压恢复正常,便认为痊愈,实则只是药物在起作用,如同用绳索拴住猛兽,一旦松懈,猛兽便可能挣脱伤人。擅自停药,血压犹如脱缰野马,迅速反弹,甚至高于之前的水平,医学上称之为“反跳性高血压”。此时,心脑血管面临巨大风险,中风、心梗、肾衰等严重并发症接踵而至,后果不堪设想。

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,长期服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,自觉病情稳定便偷偷停药,一个月后,突发头晕呕吐,血压飙升至190/110mmHg,脑部已出现缺血灶。医生直言,若非及时就医,后果难以预料。 这再次警示我们,高血压的危害远超想象,很多人甚至在第一次发现高血压时,就已经因为中风而躺在病床上。

许多人担忧长期服药会损伤肝肾,因此害怕服用降压药。这是一种误区。事实上,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,肾小动脉会发生硬化,肾功能逐渐下降。而合理使用的降压药对肝肾的损伤远小于高血压本身带来的危害。

展开剩余76%

“是药三分毒”,但这指的是乱吃药。降压药并非随意服用,而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、基础疾病、年龄、体重等因素“量身定制”的长期处方。缬沙坦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、吲达帕胺等药物,作用机制各异,有的扩张血管,有的利尿排钠,有的抑制激素。擅自停药,不仅血压会升高,整个心血管系统都会紊乱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有些患者听信“中药可以调理”,便停用西药改服中药……虽然这些方法可能有一定舒缓作用,但无法替代降压药的作用。中医提倡“辨证施治”,也承认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,中西医结合才是科学之道,而非“弃西投中”。

一些患者采取“间歇服药”的方法,隔几天服用一次,这种做法更加危险。血压忽高忽低,如同抽水机水压不稳,容易损坏机器,人体亦是如此,血压波动剧烈,最易引发严重后果。

甚至有人凭感觉服药,感觉良好便停药,头晕才服用,殊不知高血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一旦出现症状,说明已影响脑供血和心脏功能,这时再服药为时已晚。

这并不是说降压药需要终身服用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、体重控制、饮食调整等情况,定期评估是否可以减药,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停药。但这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例如,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患者,体重超重,血压高达160/100mmHg。在医生指导下,他减重30斤,并坚持低盐饮食和锻炼,三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。医生逐步调整药量,最终实现了“低剂量维持”,而非完全停药。这才是科学控压的正确方法。

然而,现实中,很多人不仅不定期复查,还擅自停药,这如同拆掉桥梁的主梁,其他问题很快就会“塌方”。医生强调控制血压,并非仅仅为了避免暂时的头晕,而是为了十年后的健康,甚至生命安全。

情绪、睡眠、饮食、运动等生活习惯都与血压息息相关。激动、失眠等都会导致血压飙升,这时药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,它是基础,是底线,是生命的“安全网”。

总而言之,高血压是一场马拉松,而非百米冲刺,不能因为暂时控制住了就停药歇脚。真正的健康,是在医生的指导下,科学用药,规律生活,定期监测,逐步管理。

(温馨提示:本文仅为健康科普用途,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。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。)

"

发布于:四川省